日韩欧美一级特黄大片_日本在线不卡一区二区_91精品国产免费久久久久久婷婷_亚洲av中文aⅴ无码av男同_欧美黄色网址观看互动交流

所在位置:首頁 >> 行業(yè)新聞>> 資訊詳情

三問煤炭產能“天花板”:煤炭產能會否過剩

作者:27發(fā)布時間:2010-11-02

        山西潞安集團董事長任潤厚日前透露,到“十二五”末,潞安集團的煤炭產能增長到15260萬噸后將不再追求量的增長,集團煤炭業(yè)務收入將只占三成,而非煤收入比重將達到七成。任潤厚一直堅持國內煤炭產能將會嚴重過剩的觀點,集團發(fā)展也從尋求量的增長轉入對產業(yè)鏈的完善。

        潞安的發(fā)展規(guī)劃正契合了當前國家主管部門對行業(yè)發(fā)展的希望。煤炭“十二五”規(guī)劃正在制定中,有關設置“天花板”的建議不絕于耳。

        供應不能無限增長,這誠然是從資源有限性出發(fā)的理性建議,如果“十二五”規(guī)劃設定的產能能夠落實,預期中的煤炭產能過剩將得到緩解,這必然利好煤炭企業(yè)。然而,眼下從各地方政府到各大煤炭集團,都在規(guī)劃著龐大的產能擴張計劃,“天花板”要如何限制住他們的擴張野心呢?

        煤炭產能會否過剩

        今年下半年,煤炭供應已經呈現出了一定程度的寬松態(tài)勢。任潤厚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采訪時透露,今年煤炭供求整體都很均衡,沒有出現前兩年的供應緊張。但他預計,到2015年我國煤炭總產能可能達到45億噸,而需求不超過40億噸,煤炭將出現供給遠大于需求的局面,進而可能導致煤炭價格大幅下滑。

        事實上,近兩年我國煤炭產能建設速度一直居高不下。有關統計顯示,截至2009年底,全國已取得采礦權的煤礦項目14423處,總產能超過36億噸,遠遠超出“十一五”規(guī)劃的煤炭產量26億噸的目標。今年以來,我國煤炭產能繼續(xù)保持較快增長,國家統計局的最新統計顯示,前三季度全國煤炭產量24.42億噸,同比增長17.2%。

        煤炭運銷協會秘書長董躍鷹表示,近兩年新增的煤礦建設項目將在2011年和2012年集中釋放產能。而根據山西省煤炭廳及各煤炭企業(yè)的計劃安排,2011年、2012年也將是整合煤礦的投產高峰期,屆時,國內煤炭供應可能驟增。

        不過,也不乏業(yè)內人士質疑“產能過剩”的說法。一位長期跟蹤煤炭行業(yè)的券商研究員就認為,所謂的“過剩論”,其實是一些大企業(yè)的“陰謀論”。近幾年政府對煤炭投資進行管制,令新礦投產進度大大慢于預期。此外,由于東部地區(qū)煤炭資源正在逐漸枯竭,西部的產能要轉換成有效的產量,還面臨運輸的制約。

        中央財經大學煤炭經濟研究院院長岳福斌也在媒體上表示,“產能過剩”一說,只是一些人士怕出現1998年金融危機時的煤炭整體虧損情形。根據煤炭經濟研究院開發(fā)的煤炭需求預測模型,岳福斌預測到2015年中國煤炭年需求將達到45億噸,甚至高于這個數字。

        “天花板”設在哪里

        盡管產能是否會過剩還存爭議,國家能源局有關領導近期卻相繼發(fā)表了要給煤炭供應設置“天花板”的看法,認為煤炭不能無限供給,給“十二五”煤炭產能增長定下了基調。國家能源局局長張國寶日前在“2010中國國際煤炭發(fā)展高層論壇”表示,要科學設定“十二五”煤炭開采總目標,為煤炭產能的增長設定一個“天花板”。今年8月,國家能源局副局長吳吟也公開表示,要考慮設置煤炭產量的“天花板”,應當對各地上馬產能情況進行嚴控。

        給煤炭產能設限,“天花板”設多高才是科學合理的?國家能源專家咨詢委員會副主任濮洪九、中國煤炭工業(yè)發(fā)展研究中心主任賀佑國等專家對這一問題進行了專題研究。據賀佑國透露,到“十二五”末,我國煤炭產量目標為36億噸,其中,120萬噸以上大型煤礦產量22億噸,占60%,30萬噸以上煤礦生產10億噸,占30%,30萬噸以下的小煤礦產量4億噸左右,占10%。

        煤炭產能的科學設定,直接關系到煤炭供需平衡及環(huán)境承受能力。今年上半年,中國工程院和行業(yè)專家共同完成的《我國煤炭中長期發(fā)展戰(zhàn)略研究》報告指出,綜合考慮我國煤炭資源開采條件、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承載力、水資源、運輸條件等多因素,到2020年我國科學的煤炭生產能力應在38億噸左右。

        國家安監(jiān)總局煤炭信息研究院能源安全所所長劉文革則認為,根據彈性系數預測法和GDP單位耗煤法,綜合考慮安全、環(huán)境、人力等各種因素,該所預測到2015年我國煤炭需求為40億噸左右。

        產能控制如何落實

        盡管國家能源局有關領導不斷為設立煤炭產能“天花板”吹風,但地方政府和企業(yè)的心思卻更多地放在了如何“擴張”上。

        神華集團和中煤集團兩家央企不約而同地制定了產能倍增計劃。神華集團規(guī)劃到2015年的煤炭產能達到6.4億噸(包含中國神華),較2010年新增2.8億噸。中煤集團也在今年年初提出了產能5年翻一番的目標,到2014年集團煤炭產量將達到2億噸,新增產能主要來源于晉、陜、蒙、新等地。

        部分產煤大省已經陸續(xù)公布了對未來五年產能增長的計劃。按照內蒙古自治區(qū)的初步規(guī)劃,到“十二五”末,全區(qū)煤炭產量將超過10億噸。而據業(yè)內人士介紹,粗略地用這些規(guī)劃中的數字可以預測,到“十二五”末,我國煤炭產能將超過42億噸。

        要如何才能將產能控制落實到位?正在進行的煤炭資源整合和煤礦企業(yè)兼并重組或許正是途徑之一。山西省的資源整合已接近尾聲,在此前頒布的《山西省煤炭產業(yè)調整和振興規(guī)劃》中提出,到2010年煤炭生產能力9億噸/年;到2015年生產能力9.6億噸/年。也就是說,“十二五”期間山西的煤炭產能增長將控制在億噸以內。

        在山西省社會科學院副院長潘云看來,保持能源供應適度偏緊,而不是敞開供應,是合理的,將有助于刺激各高耗能行業(yè)的轉型。據他介紹,山西省在“十二五”期間將不再追求產能數量的增長,新開煤礦的審批會更加嚴格。

        而為進一步加強煤炭礦業(yè)權的宏觀調控,轉變管理職能,近日,國土資源部下發(fā)《關于開展煤炭礦業(yè)權審批管理改革試點的通知》,決定在黑龍江、貴州、陜西3省國土資源廳進行煤炭礦業(yè)權審批管理改革試點。通知要求,試點省廳試行有計劃的投放煤炭礦業(yè)權的制度,依據有關規(guī)劃和產業(yè)政策,結合煤炭、煤層氣資源勘查開發(fā)狀況和煤炭供需形勢,于每年9月底前編制全省煤炭礦業(yè)權年度投放計劃。

        一方面,隨著行業(yè)集中度的提高以及地方政府礦業(yè)權審批的有序化,控制煤炭產能并不是可望不可即的。但另一方面,產能如果成功控制在合理的水平,需求的增長也必須有所限制。有識之士指出,煤炭供需平衡要放在能源總體框架中考慮,傳統能源、替代能源和節(jié)能三個方面要科學調度,相互補充,比如國內運輸、天氣等因素不時擾亂煤炭供求的平衡態(tài)勢,這就需要節(jié)能帶來的需求減量和新能源等替代能源的增量來“補足”煤炭供應的缺口。來源:中國證券報
 

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