巨頭的“鐵礦石談判”屢屢吸引著國人的目光。從鋼協(xié)的“自信滿滿”,到“間諜門”的橫空出世,國人可謂欣賞了一部高潮跌宕,媲美好萊塢制造的大片。但在其背后,還有些不為人道之處需我們慢慢體味。
2008年2月18日,日本的新日鐵在中國談判之前,率先與淡水河谷達成了漲價65%的協(xié)議。中國勞動力成本明顯低于日本,可在鐵礦石談判中,為何中方要一再壓低價格,但日本卻總是率先同意將價格上漲呢?
分析認(rèn)為,日本之所以要率先簽下漲價協(xié)議,是因為它是幕后真正的受益方。首先,日本企業(yè)與三大礦山巨頭存在千絲萬縷的“裙帶關(guān)系”。日本企業(yè)同時擁有巴西淡水河谷、必和必拓和力拓的股份,表面上看日本接受了比中國鋼鐵企業(yè)要價更高的價格,但它卻可以通過持有的股份“失之東隅、收之桑榆”,甚至獲取更大利益。
其次,韓國浦項鋼鐵與日本新日鐵之間有相互持股的關(guān)系。而日本和韓國鋼企的很大一部分產(chǎn)品,都是賣到中國市場,漲價的部分其實都被轉(zhuǎn)嫁給中國用戶了,而得利的還是日本新日鐵。從上面事件來看,日本之所以在鐵礦石談判中“游刃有余”得益于其在全球的鐵礦石資源布局。因而,我們也不得不考慮如何讓全球戰(zhàn)略資源布局跟上我國崛起的腳步。
來源:鳳凰財經(jīng)
?
Copyright (c) 2025 m.bai5t2.cn Inc. All Rights Reserved. 天津奧沃冶金技術(shù)咨詢有限公司 版權(quán)所有 津ICP備11000233號-2
津公網(wǎng)安備12010202000247
電話:022-24410619 傳真:022-24410619
E-mail:1208802042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