此前,中國“壓價”的籌碼并沒發(fā)揮功效
近日,中鋼協(xié)與力拓就鐵礦石談判在最后日期沒有達成合約,有消息說,中鋼協(xié)可能做出妥協(xié)。與此同時,中鋁公司在收購力拓失敗后被迫參與其配股計劃,投資浮虧約90億美元。
作為全球最大的鐵礦石消費國,中國近年一直謀求鐵礦石的定價權,但效果不佳。代表中國與鐵礦石供應商談判的是中國鋼鐵工業(yè)協(xié)會,今年其要求降價理由是“國內鋼材市場低迷”和“鋼企全面虧損”。另外一個實質性籌碼是,中國有超過上億噸的現貨庫存。
這些籌碼顯然沒有發(fā)揮太大作用。因為4萬億投資刺激政策以及十大產業(yè)振興規(guī)劃等政策的出臺,預計2009年鋼材消費量約由3.9億噸上漲為4.3億噸。雖然中國鋼鐵產能過剩嚴重,但在經濟刺激下仍然加大生產,并連續(xù)提價。而供應商也很容易應對中國的庫存戰(zhàn)略,如控制現貨供應量,提高漲價預期。
與有色金屬不同,鐵礦石的定價方式決定其不會成為全球資本規(guī)避通脹的投機商品,其價格主要取決于需求。因此,鐵礦石價格在需求大幅萎縮的背景下應該有降價的壓力。但是,來自中國的投機活動刺激了現貨價格的上漲,并為長期協(xié)議價格提供了過高的基礎。今年1-5月,中國累計進口鐵礦石2.42億噸,比去年同期同比增長26%。
為什么進口如此之多的現貨呢?是因為投機暴利。首先是財政刺激計劃導致的鋼材需求幻覺;其次,是鐵礦石套利。中國的鐵礦石進口代理制具有巨大的套利空間,具有資質的中間商或有進口權的大型鋼廠倒賣礦石套取暴利,最終由沒有進口權的中小鋼廠承受。暴利導致進口秩序混亂,2008年超量進口鐵礦石1億噸,僅此一項中國企業(yè)就多支付了1800億元。
由此可見,中鋼協(xié)以及其制定的進口代理制度并不能覆蓋鋼鐵業(yè)全部利益主體。中國鋼鐵產業(yè)集中度不高,鋼企達到1000余家,代表國有大型企業(yè)的中鋼協(xié)并不具有廣泛的代表性。
因此,若要增加談判的力量,掌握需求方強大的主導權,就必須讓中鋼協(xié)變得更具有代表性;其次,改革目前的進口代理制度,成立一個獨立的進口商業(yè)組織,統(tǒng)一國際采購,然后公平的向國內所有企業(yè)拍賣或者協(xié)議銷售。
中國鋼鐵業(yè)更應該高度警惕國際鐵礦石價格定價體系變動這一外部威脅。始自1981年的談判基準定價機制正在面臨瓦解,去年開始,力拓試探性要求建立指數定價體系,即變相的現貨價格,而指數定價方式更容易讓鋼鐵商承擔過度的風險,同時也鼓勵了投機炒作。
來源:和訊網
?
Copyright (c) 2025 m.bai5t2.cn Inc. All Rights Reserved. 天津奧沃冶金技術咨詢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津ICP備11000233號-2
津公網安備12010202000247
電話:022-24410619 傳真:022-24410619
E-mail:1208802042@qq.com